跳到内容
九九天津企业法律顾问网
九九天津企业法律顾问网
  • 天津企业法律顾问门户网站
首席法律顾问  王永利律师  15822796727
  • 首页
  • 国资企业
  • 公司
  • 外资企业
  • 合伙企业
  • 个人独资企业
  • 其他市场主体
  • 企业工商登记
  • 公司法研究
  • 企业家刑事风险防范
  • 首页
  • 国资企业
  • 公司
  • 外资企业
  • 合伙企业
  • 个人独资企业
  • 其他市场主体
  • 企业工商登记
  • 公司法研究
  • 企业家刑事风险防范
  • 天津企业法律顾问门户网站
  • 专业律师推荐
  • 首席法律顾问
  • 王永利律师
  • 15822796727

网站首页 > 公司法研究 > 股权转让 | 股权转让签订“阴阳合同”,哪份才算数?

发布时间:2025-11-02
浏览 1 次
文章ID:49473

股权转让 | 股权转让签订“阴阳合同”,哪份才算数?

“按《股权转让协议》,55万该付了!”“那只是工商登记走个过场!岂能当真?”

“白纸黑字”的股权转让协议,一方说要履约,一方说只是“走过场”,到底算不算数?

近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股权转让的“阴阳合同”纠纷案件。

⬛ 基本案情

甲公司的股东小朱持股95%、小思持股5%。2019年7月,小朱、小思与乙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小陈签订《合作协议》。协议中约定:小朱转让55%股权、小思转让5%股权给乙公司,乙公司接手管理甲公司;

双方特别约定,“在办理股权变更的工商登记前,另行签订的为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的股权转让协议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以本协议为准”;此外,乙公司承诺,接管后前两年,无论每年是否实现250万元以上利润,都向小朱等支付250万元,并向甲公司采购库存产品100.5万元。

数日后,小朱与乙公司另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其中约定:小朱所持55%股权作价55万元,转让给乙公司,乙公司应于签约后的30日内付清。

当月,甲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小朱持股比例降至40%,小思退出,乙公司持股60%。此后半年内,小陈控股的两家公司向甲公司转账合计261.02万元,甲公司将该款项转付小朱。

三年后,小朱曾根据《合作协议》起诉乙公司及小陈,要求支付业绩补偿金及违约金;乙公司、小陈提起反诉。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确认《合作协议》具有股权转让、股权转让前债务、资产处理以及股权转让后利润分配的综合性合同性质,合法有效,依法判决小陈支付小朱业绩补偿金500万元。

随后,小朱依据《股权转让协议》提起本案诉讼,要求乙公司支付55万元股权转让款及逾期利息。

小朱认为,《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其将其持有的甲公司55%股权,以5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乙公司,其已按约配合乙公司办理股权变更登记,乙公司却未向其支付股权转让价款。

乙公司认为,《股权转让协议》并非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仅为办理工商备案登记而作出。双方关于股权转让的核心条件已载于《合作协议》中,《合作协议》约定已排除因办理工商登记之需而签订的其他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

⬛ 法庭审理

杨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原、被告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

对此,人民法院从三个方面作出认定:一是为办理股权转让而形成的工商登记文件资料,并不当然具有债权凭证效力;二是非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仅为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之需而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属于通谋虚伪行为;三是基于通谋虚伪达成的股权转让合同的表面伪装行为,应当认定无效。

虽然涉案《股权转让协议》为办理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而提供,并存储于工商登记档案材料中,但该变更登记手续的完成,并不能直接证明协议有效。

综合考查当事人签约时的意思表示、履约方式等因素,可以认定为办理工商登记之需而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其意思表示不真实,构成通谋虚伪。故该协议中关于股权转让价款为55万元等核心内容的约定,属于伪装行为,应当被依法认定无效。小朱依该协议主张乙公司支付股权转让价款及逾期利息,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最终,杨浦区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小朱全部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原告提出上诉,二审维持原判。现该案判决已生效。(注: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 法官说法

周圣:杨浦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副庭长、一级法官

在股权转让纠纷中,“阴阳合同”引发的效力争议问题屡见不鲜。本案对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领域的通谋虚伪行为效力认定具有一定指引和参考价值。

一、工商登记文件不等同于债权凭证,备案不代表必然有效

首先,股权转让合同生效与否,和工商登记没有直接关系。关于股东成员、出资额等工商变更登记,相关法律明确“登记对抗主义”,即工商登记并非设权行为,仅为公司内部股东、股权比例等变化的公示公信方式。未经工商登记不会导致股权转让行为无效,办理了工商登记也并不必然说明股权转让行为有效。

其次,在工商登记管理部门存档备案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需依法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股东等工商变更登记实为“备案型登记”,公司股东等变更登记属于告知型备案,目的在于信息报送、登记在案,但未备案不影响已经作出的决策或者已订立合同的有效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第十三条的规定,已经办理备案手续的合同并不当然有效,如果合同存在无效、可撤销情形,人民法院有权依法予以认定和处理。

本案中,《股权转让协议》虽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但仅具有对外公示作用,不能直接作为乙公司应付款的“债权凭证”,其效力仍需结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综合判定。

二、仅为工商登记签的“阳合同”,可能构成通谋虚伪行为

民事活动中,通谋虚伪行为指双方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认定这一行为应考查四个要件:存在意思表示、表示内容与内心真意不符、有虚伪的故意、行为人和相对人共同实施该行为。

本案中的《股权转让协议》即符合上述特征:从行为性质看,双方并非真意保留,均作出了与内心真实想法不一致的对外表示;也非“玩笑式签约”,即戏谑表示,股权转让及款项支付等均实际发生;更不构成恶意串通,因协议签订并不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为直接目的。从行为要件看,双方均未留存协议原件,从未按此协议催款或付款,且在先的《合作协议》已明确“工商用协议与本协议冲突的,以本协议为准”,足以证明55万元的约定并非双方真实意思,而属于典型的通谋虚伪行为,其表面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通谋虚伪行为中的伪装行为无效,真实隐藏行为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通谋虚伪行为包含两个层面的法律关系:表面的“伪装行为”和真实的“隐藏行为”。法律明确规定,对伪装行为应当认定无效,对隐藏行为应当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认定和处理。当事人之间订立多份合同时,应当结合前后签约情况、履行过程、情势变化等因素综合判断各份合同性质和效力。通谋虚伪类合同在表现形式上有两种情形:

一是单份合同“名实不符”。根据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第十五条规定,若合同名称与合同约定内容不一致,需通过合同解释探求真意,如本案中《合作协议》虽名为“合作”,但明确约定股权转让比例和股权受让方应当满足的条件、承担的义务等,实为包含股权转让内容的合同。若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与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不一致,常表现为双方虚构交易标的进行交易或者为规避监管而采取虚伪表示等情形。

二是多份合同构成“阴阳合同”。根据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对此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认定伪装合同无效后,依法认定隐藏合同效力。本案中《股权转让协议》作为伪装行为被认定无效,而《合作协议》的效力已由生效司法裁判认定,无需再行处理。另一方面,需甄别“通谋虚伪”与“合同变更”。合同变更以原合同有效为前提,若后签合同是对前合同的实质性修改且双方实际履行,则可能构成合同变更,而本案中《合作协议》已明确排除工商用协议的效力,故不构成合同变更。

在此,法官提醒:工商备案并非“护身符”,人民法院将穿透审查真实交易。签署“阴阳合同”违背诚信,更易埋连环纠纷隐患!商事交易应坚守真实、合规原则,确保合同内容与真实意愿一致,方能规避法律风险。

⬛ 法条链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 合同存在无效或者可撤销的情形,当事人以该合同已在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备案、已经批准机关批准或者已依据该合同办理财产权利的变更登记、移转登记等为由主张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四条 当事人之间就同一交易订立多份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中以虚假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无效。当事人为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虚假意思表示隐藏真实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认定被隐藏合同的效力;当事人为规避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规定,以虚假意思表示隐藏真实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认定被隐藏合同的效力。依据前款规定认定被隐藏合同无效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的,人民法院应当以被隐藏合同为事实基础,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确定当事人的民事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就同一交易订立的多份合同均系真实意思表示,且不存在其他影响合同效力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明各合同成立先后顺序和实际履行情况的基础上,认定合同内容是否发生变更。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变更合同内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的相应变更无效。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认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应当拘泥于合同使用的名称,而应当根据合同约定的内容。当事人主张的权利义务关系与根据合同内容认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缔约背景、交易目的、交易结构、履行行为以及当事人是否存在虚构交易标的等事实认定当事人之间的实际民事法律关系。

来源:上海高院公众号 | 作者:周圣 郑雪

该文章《股权转让 | 股权转让签订“阴阳合同”,哪份才算数?》来源于九九合同范文网,网址:https://www.guwen99.cn/archives/49473


特别说明

本网各类范本、诉讼文本、探讨文章仅供参考,用户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参考、修订使用。

本网法律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标签
  • 股权转让 签订 阴阳合同
分享
×用微信扫描并分享
专业支持

王永利律师,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合同法律事务部主任。王永利律师毕业于南开大学,硕士,有教育、建筑、媒体、法律等行业工作经历,擅长合同法、公司法及公司法务、刑事案件辩护、建设工程、金融业务、婚姻家庭、案件执行等领域。

律师主页
  •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15822796727
  • 邮箱地址:30542559@qq.com
  • 在线留言

    Array
    公司法研究 热门文章
    股东知情权 | 可“查阅”会计凭证——《公司法》修改的一大进步,但未明确可否复制
    526次浏览
    2024-03-29
    股东退股 | 新《公司法》下,小股东退出公司有多难?
    451次浏览
    2024-03-30
    新公司法 | 从“公班衙”到2024公司法——接纳、转变、平衡、对立统一
    417次浏览
    2024-03-30
    经营范围 | 公司超范围经营,会被判定合同无效吗?
    346次浏览
    2024-03-29
    经营范围 | 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法律上如何定义这种行为?
    341次浏览
    2024-03-23
    股权转让 | 《新公司法》下,转让股权还要其他股东同意才有效?
    336次浏览
    2024-09-22
    公司住所 | 如何确定公司的“住所”,有什么意义?
    314次浏览
    2024-03-23
    公司担保 | 法定代表人越权违规担保,效力几何?
    296次浏览
    2024-03-23
    新公司法 | 新修订《公司法》为什么把“半数以上”改成“过半数”?
    267次浏览
    2024-03-29
    公司担保 | 公司董事长越权代理签订的担保合同,如果相对人是恶意,效力如何?
    262次浏览
    2024-03-23

    相关文章推荐

    劳动争议-解除协议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签订解除劳动合同?事后反悔能得到法院支持吗?

    出资责任 | 股权转让后,新股东未实缴出资,原股东要不要承担补充责任?

    股权转让 | 丈夫诈骗获刑后,未被追责的配偶是否需连带返还股权转让款?

    股权转让 | 人民法院案例库:股权转让未经配偶同意,是否有效?

    劳动争议-劳动关系确认 | 未签订劳动合同,团播主播算不算员工?

    劳动争议-劳动关系确认 | 网络主播与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股权转让 | 股权已转,股东身份却没“解绑”?法院判了!

    劳动合同 |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怎么算?

    股权转让 | 未按期办理工商登记,能否主张解除股权转让合同?

    合伙企业 | 投资入伙,未签订书面合同,投资款可退还吗?

    版权所有 © 2024 九九天津企业法律顾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002975号

    九九天津企业法律顾问网

    微信公众号:公司法研究汇

    微信公众号:九九合同网

    微信公众号:罪名库

    微信公众号:九九文书网

    •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15822796727
    • 邮箱地址:30542559@qq.com

    版权所有 © 2024 九九天津企业法律顾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002975号

    九九天津企业法律顾问网
    • 首页
    • 国资企业
    • 公司
    • 外资企业
    • 合伙企业
    • 个人独资企业
    • 其他市场主体
    • 企业工商登记
    • 公司法研究
    • 企业家刑事风险防范
    • 首页
    • 国资企业
    • 公司
    • 外资企业
    • 合伙企业
    • 个人独资企业
    • 其他市场主体
    • 企业工商登记
    • 公司法研究
    • 企业家刑事风险防范
    • 首页
    • 咨询